第三章 总结与讨论
第一节 对渠道模式影响因素的分析
以上介绍了六种药品流通渠道中的常见模式。对于特定企业的特定品种而言,其适合的渠道模式可能只有一种,也可能有多种。影响药厂对于流通渠道的选择因素就许多,下面针对不同因素进行分析。 1. 产品因素。 1) 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处于导入期的产品,需要较强的市场铺货能力,应采用区域完全总代理制,利用代理商的铺货优势,打开市场;处于成长期的产品,需要较强的市场推广和宣传,应采用区域分销总代理制;处于成熟期前期和中期的产品,需要重新采用区域完全总代理制,如果可能,附以投标制等,以便于使用较少的资金,达到较高的销货量;处于成熟期后期和衰退期的品种,应采用区域多家代理制,进一步打开市场,谋求成熟期处长,并充分的撇脂。 2) 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。 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好,市场潜量大的品种,需要有较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,应采用区域分销总代理制,或区域完全总代理制;对于市场潜量小,发展前景不乐观的品种,应采用区域多家代理制。 3) 产品的竞争对手多少。 竞争对手少的品种,可以采用区域完全总代理制或区域分销总代理制;竞争对手多,市场竞争激烈的品种,应采用区域多家代理制,有可能的话,尽量在招标制中中标。 4) 产品的盈利能力强弱。 产品盈利能力强的品种,可采用区域分销总代理制,也可采用区域完全总代理制;而产品盈利能力弱的品种,则应采用区域多家代理制,以求薄利多销。 5) 产品在企业中的地位。 企业的重点产品,应采用区域分销总代理制;而非重点产品,则可采用区域完全总代理制或区域多家代理制。 2. 企业因素 1) 企业的管理能力。 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,可采用区域分销总代理制或企业直销制;而管理水平低的企业,只能采用区域完全总代理制或区域多家代理制。 2) 企业的资金能力。 企业资金雄厚的,可采用区域分销总代理制;资金不足的企业,只能采用其它模式。 3) 企业的人员素质。 企业人员素质主要影响企业是否可以采用区域分销总代理制,人员素质高可以采用,人员素质低则不能采用。 3. 市场因素 1) 地理因素。 市场处于企业所在地,宜采用企业直销制,否则就不宜采用。 2) 市场对企业是否重要。 对企业来讲十分重要的市场,宜采用区域分销总代理制,否则可采用其他方式。
企业可以根据以上因素的分析,选择一种适宜的渠道或采用多种渠道的组合。
第二节 对药品流通渠道发展和控制的讨论
一、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后向一体化趋势 随着医药市场的发展,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后向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。 1. 药品生产企业开设医药公司,从事药品经营。 现在,越来越多的药品生产企业开设医药公司,从事药品经营活动。而这些医药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都是十年前所达不到的。如三九医药、海王星辰、华东医药等。 2. 现有药品生产企业与医药公司合并或形成战略伙伴。 近两年来,国内开始出现集药品生产、经营于一体的大型医药集团,如深圳一致集团、湖北的金沙集团、武汉中联集团等,均包括了十几家药厂和数十家药店,其规模化很高。 二、流通渠道将向着集约化发展 1. 与国外企业相比,医药流通现状"多、小、散、乱"问题严重。以美国为例,美国现在医药公司70余家,其中前10名销售额占全美的80%(朱丹,海王药业集团副总裁。<美国国家连锁药店协会介绍>),而我国现在有批发企业16000多家,最大的商业流通企业的规模也不超过5%的份额。 2. 集约化发展方向已定 通过向有关管理部门的了解,我国药品流通渠道集约化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,将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减少批发企业数量,至少要回到改革开放前的数量水平。 3. 新的物流体系概念促进集约化发展 新的物流体系概念的提出,促进了集约化的发展。现在出现的药品配送中心,就是发展的产物。配送中心出现后,一般城市只要有一个就可以,而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大城市,配送中心数量也不会超过4个。这将使大部医药公司合并或淘汰。
三、 企业在流通渠道变化中应采取的对策 1. 发展代理商为合作伙伴。 1) 通过客户管理手段,在过去合作的基础上,与代理商共同研究,达成共同的市场开发协议; 2) 在协议的基础上,通过人力、物力等方面的协调配合,实现共同成长; 3) 激励代理商,为代理商提供广告、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配合和支持,使代理商成为企业品种的维护者。 2. 加强渠道监控。 监督代理商的销售网络,引导其方向,使其追求市场区域内的细化;控制代理商的购货途径,防止窜货。 3. 加强渠道辅助措施。 帮助代理网完善网络,使销售终端到达每一个可能的消费者;树立良好的品牌,增加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。
|